【調價通知:應國家工資調整,工人們也強烈要求漲工資,為了工廠運營正常,該廠也將上調員工工資,相對應的生產成本也有所提高,本店景泰藍花瓶從10月20號開始上調價格,平均每只上調100元左右,請一直以來關照小店的親們做好心理準備,再次謝過!】 品名:景泰藍雙龍戲珠周其壘花瓶
規格:12英寸(凈高30厘米 寬18厘米) 單價:1280/對(送底座 包郵) 自然光線下拍攝,沒有經過任何美圖軟件處理,請放心購買! 景泰藍誕生于皇宮,是皇家重要的組成部分,是皇宮大殿的主要陳設,亦是鎮殿之寶。紫禁城金鑾寶殿,或者是國子監辟雍宮、頤和園排云殿,等等,在這些帝王尊屬的殿堂,景泰藍的寶石般光的芒總是令人贊嘆。 史料記載: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飯,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藍,底下全部用瓷器。可見景泰藍在中國歷史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,她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。由于景泰藍的歷史意義及工藝,2006被國家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。 景 泰藍是我國金屬工藝品中的重要品種。制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制胎,接著工藝師在上面作畫,再用銅絲在銅胎上根據所畫的圖案粘出相應的花紋,然后用色彩不同的 琺瑯釉料鑲嵌在圖案中,最后再經反復燒結,磨光鍍金而成。景泰藍的制作既運用了青銅和瓷器工藝、又融入了傳統手工繪畫和雕刻技藝,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 成者。這種銅的琺瑯器創始于明代景泰年間,因琺瑯彩底釉多為藍色,故名景泰藍。現代景泰藍已變成了一種工藝品名稱,而不是顏色了。 景泰藍工藝不僅運用了青銅工藝,又吸收了瓷器工藝,同時大量引進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,是集冶金、鑄造、繪畫、窯業、雕、鏨、錘等多種工藝為一體的復合性工藝過程,堪稱集中國傳統工藝之大成,因而自古便有“一件景泰藍,十箱官窯器”之說。 景泰藍工序簡介: 首先是設計: 包 括造型設計、紋樣設計、彩圖設計等。由于景泰藍紋樣的線條受到胎型、絲工工藝和釉料的限制,過稀過密都不行,所以設計人員不僅要具備一定的美術知識和繪畫 能力,還要熟悉景泰藍的制作工藝,了解各種原材料的性能,以便在創作構思時,充分考慮到制作工藝的特點,使產品具有整體與和諧的美感。 其次是制胎: 景 泰藍產品的造型美觀與否,首先決定于“制胎”的工藝。制胎是將合格的紫銅片按圖下料,裁剪成不同的扇面形或切成不同的圓形,并用鐵錘打成各種形狀的銅胎。 以瓶子為例,它由瓶嘴、瓶肚、瓶座三段錘接燒焊而成型。明清時有鑄胎、剔胎、鉆胎工藝,隨著現代工藝技術的發展,現在部分初胎還利用機械進行車、壓、滾、 旋,實行機械制胎。工藝大師張同祿經過上萬次的試驗,恢復了失傳了的鑄胎景泰藍,用銅澆鑄型的方法制作胎型后再掐絲、燒釉。這種景泰藍的特點是,胎型厚 重,器型復雜,除了燒藍紋錦的部分外,一般露出的金面較大。這種金面一般都是用鎏金方法鍍金,作品更加光彩燦爛、金碧輝煌。 第三步是掐絲與焊絲: 掐 絲的方法是用鑷子將柔軟、扁細具有韌性的紫銅絲,按圖案設計稿,掐(掰)成各種紋樣,蘸以白芨戎漿糊,粘在銅胎上即成。然后,再經過燒焊、點藍和鍍金等工 序完成成品。掐絲工藝技藝巧妙,作者憑純熟的技藝,掐出神韻生動的畫面,絕非易事。解放后,掐絲藝術有了很大的進步。北京景泰藍掐絲老藝人,各有特長,如 李慶祿的“游蝦”、石萬才的“古代人物”、汪寶誠的“菊花”、陸玉崗的“博古”和“人物”等,都有較高的藝術水平。工藝美術家金世權,是一位既能設計又會 掐絲制作的能工巧匠。 第四步是點藍與燒焊: 掐 好絲的胎體,經過燒焊、酸洗、平活、正絲后,便進入點藍工序。方法是,用藍槍(鎗)(金屬小鏟子)把碾細了的釉色填入絲工空隙處,再將點好藍的制品,放在 高溫爐中,經過攝氏八百度的高溫燒熔,釉料便可以熔化。一般景泰藍需要燒制三次,磨光的工序也最少要燒二至三次。解放前,景泰藍的點色呆板單調,解放后, 運用渲染、罩染、烘染、剔染等技法,擴大了景泰藍點藍藝術的表現力。為了表現形態多變的云、水、霧,以及水中倒影等,點藍藝人和掐絲藝人共同創造了無絲點 暈法。即掐出高矮不同的絲工,點暈以不同的釉色,使這些釉色自然連接。經過燒結后,高絲露出而矮絲含在釉下,增強了銅胎和釉色的密著力,使作品的圖案紋樣 更為豐富多彩。 第五步是磨光: 磨 光,俗稱“磨活”。這是整個景泰藍生產工序中最苦最累的一道,分為刺活、磨光、上亮等程序。首先要用金剛砂石把產品表面高出花絲部分的釉料磨平,使花絲顯 露出來,然后用黃石磨去釉料上的火亮、黑絲,再用椴木炭蘸水橫、豎再磨,直到產品發出均勻的亮光為止。現在一般采用電動磨活機,節省了大量的人力,但異形 產平仍需要使用手工磨活。 第六步是鍍金: 這是景泰藍生產工藝中最后一道主要工序,是為了防止產品的氧化,使產品更耐久,更美觀而在產品的表面鍍上一層黃金。將產品掛入金液槽中通上電進行鍍金,完成后取出再用清水沖洗干凈,然后用鋸末蝕干,整套的景泰藍生產工序便宣告完成,一件景泰藍工藝品便也誕生。 - -_- -
|
|